儿童常见传染病(一)
秋日,天气转凉,早晚温差较大,特别是降水后气温骤降,更是需要多加注意。秋冬季是流感、疱疹性咽颊炎、诺如病毒等多种传染病高发季,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,提高预防知识水平,现将几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。
呼吸道传染病
一、种类
1.流行性感冒
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简称“流感”。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、发热(体温可达39℃~40℃),伴畏寒、寒战、头痛、肌肉关节酸痛、乏力、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,常有咽喉痛、咳嗽,可有鼻塞、流涕、胸骨后不适、颜面潮红,眼结膜充血等,也可有呕吐、腹泻等症状。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、继发细菌性肺炎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休克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、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。常见潜伏期为1~4天(平均2天),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。
流感和新冠肺炎一样,同为呼吸道传染病,防控新冠病毒的措施有利于防控流感,但是常态化防控或防控措施减弱时,流感在人群中也会增加传播的概率,并且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可以同时感染,且加剧病情严重程度。
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,也可经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。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,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。
2.疱疹性咽颊炎
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,潜伏期3~10天。多以突发高热开始,24~48h可达高峰,升至39~41℃,伴头痛、咽部不适、肌痛等,婴幼儿常有呕吐、拒食,甚而发生高热惊厥;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、吞咽困难、四肢肌痛、厌食乏力等。经1~5天溃疡愈合,一般3天内退热,症状消失,预后良好。多见于3~10岁儿童,好发于夏秋季。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,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。疱疹性咽峡炎主要会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进行传播。
3.水痘
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患者多为1-14岁的儿童,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。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,也可因接触患儿疱疹内的疱浆通过衣服、用具、玩具传染,传染性强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,多见于春秋季节。小儿传染上水痘病毒后,要经过2~3周的潜伏期后才出现症状。一般是先发热一天,伴有头疼、厌食、哭闹、烦躁不安、全身不适或咳嗽,然后有皮疹出现,大多散布于头面部、躯干及腋下,发生在四肢、手掌、足底的很少,呈向心性分布。初起是皮肤出现米粒至豆子大小的红色斑疹或丘疹,24小时内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水疱,周围有红晕,水疱极易破裂溃烂。3~5天后,水疱渐渐干裂,先由中央萎缩,然后结痂,再经数天或2~3周,结痂完全脱落而痊愈,一般不留痕迹。
4.流行性腮腺炎
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好发年龄为5~15岁,四季均有流行。主要表现为腮腺肿痛,肿痛具有特征性,一般以耳垂为中心,状如梨形或马蹄形,边缘不清,有触痛,张口、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,导致疼痛加剧。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、咽痛、全身不适等表现,部分患儿常伴有并发症。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,患者在潜伏期阶段就具有传染性,在腮腺肿大之前的一周之内,以及腮腺肿大之后的9天之内,这一阶段是传染性最强的阶段。通过直接接触、飞沫、唾液的吸入传播,接触患者2~3周发病。
二、预防措施
1.流行期间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;
2.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,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;
3.督促儿童注意个人卫生,特别是手部的清洁;
4.经常开窗通风等;
5.对于易感人群注意保护性隔离,做好个人防护,健康管理,避免过度劳累;
6.接种疫苗是最有效、最经济的预防措施。
吴中区木渎南行实验幼儿园
2022年11月14日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